一、 前言 內窺鏡目視檢測(visual testing 簡稱VT)是通過人的眼睛或眼睛與各種簡易放大或輔助延伸工具相結合,對工件表面進行觀察的檢測方法。根據檢測人員眼睛到被檢測物體的光學路徑是否中斷,目視檢測分為直接目視檢測和間接目視檢測。直接目視檢測(direct visual testing)指檢測人員眼睛到被檢測物體的光學路徑無中斷,檢測時眼睛與檢測面的距離不大于60 cm(25 in),且與檢測面的角度不低于30º;間接目視檢測(remote visual testing)是借助剛性內窺鏡和柔性內窺鏡等專用器具,或使用攝影、視頻和遙控技術,實現檢測人員眼睛到被檢測物體的光學路徑中斷的目視檢測。 目視檢測是民用航空器無損檢測領域中應用最早、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無損檢測方法,在航空器使用和維修活動中,無時無刻不用到我們的肉眼去觀察識別各種信號、特征和異常情況。雖然在航空器檢測中已經擁有了諸如磁粉、滲透、渦流、超聲、射線以及紅外熱成像等多種無損檢測方法,然而航空器的無損檢測工作仍有80%要借助目視檢測完成。尤其在動力裝置檢查中,普遍采用內窺鏡檢測技術對發動機進行檢查和監控。內窺鏡檢測技術在業內俗稱孔探。 二、民航目視檢測的現狀 民用航空器的動力裝置目前主要有渦輪風扇發動機和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這兩類發動機都是由壓氣機、燃燒室和渦輪三個核心部件以及進氣裝置、涵道、風扇/螺旋槳及其他附屬部件組成的。核心機包括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三個部件,它們都包含熱部件,工作條件極端惡劣,載荷大、溫度高、損傷率高,最易發生結構損傷。一旦發生損傷,需要確定損傷部位、判斷損傷性質、測量損傷大小,以便決定發動機是否可繼續使用,如果可用,還需要制定監控方案,監測損傷的發展,確保發動機安全運行。 這些熱部件通常是無法接近的,內窺鏡孔探技術為航空發動機維修工作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確診發動機內部結構狀況的方法。在飛機原位不需要分解發動機的情況下,將內窺鏡插入發動機上預留的專用接近口或其他接近孔(如放氣活門、點火嘴孔),到達合適的位置就能方便的觀察到發動機內部結構?滋讲粌H能夠發現損傷,還可以應用帶有小工具的內窺鏡在技術文件允許的范圍內對損傷進行打磨修理,減小損傷的危險程度和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根據美國GE 公司對波音737 型飛機CFM56 系列發動機的統計,在被拆換的發動機中有約90%是根據孔探發現的損傷而拆下?滋绞欠乐拱l動機空中停車的關鍵手段之一。


孔探與其他無損檢測方法一樣,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受到檢測人員、設備器材、檢測程序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檢測人員。 中國民航從事發動機孔探檢查的人員約500 人左右。過去這批人員沒有納入無損檢測人員管理,孔探人員的培訓通常是師傅帶徒弟形式的傳幫帶來完成的,較為正規的培訓一般是發動機廠家針對特定機型或特定部位檢查提供的1-2 天的專項培訓,或者設備供應商提供的所購買設備的操作培訓。從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各公司的維修質量特別是發動機控制質量水平高低不等。發動機作為飛機“心臟”直接影響到飛機的安全運行,多年來時有因為發動機孔探人員誤判導致發動機提前大修;漏檢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操作不當致使設備卡在發動機內被迫更換發動機等問題發生。不僅造成航空公司重大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危及到飛機的安全。 三、納入民用航空器無損檢測人員管理體系 鑒于目視檢測在航空安全方面的影響,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民航管理當局重視。2006年,民航局下達了制定《航空器無損檢測目視檢測》標準的任務。民航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委員會組成了標準編寫組,參考美國航空運輸協會的ATA-107規范《目視檢測人員培訓和資格鑒定指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咨詢通告AC 43.13-1B、美國無損檢測學會SNT-TC-1A(2001 版)規范、美國國家標準CP-189(2006 版)以及國標GB/T 20967-2007 《無損檢測目視檢測 總則》和國軍標GJB9712-2002 等標準和技術規范,結合民航目視檢測實際,在廣泛征求部內外專業人員意見的基礎上,于2008 年12 月完成了標準報批稿并上報民航局。民航局于2009 年4 月正式發布行業標準MH/T3019-2009《民用航空器無損檢測目視檢測》。在本標準中,首次將間接目視檢測(孔探)人員納入資格鑒定與認證的范圍。另一方面,發動機孔探工作也越來越受到各航空運營單位和維修單位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陸續增添了大批先進的內窺鏡設備,多次組織技術練兵活動,提高孔探人員素質。所有這一切對提高孔探檢測質量,防止事故發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為了配合MH/T3019-2009 標準的貫徹,中國民航無損檢測資格鑒定與認證委員會早在MH/T3019-2009 標準發布前就開始著手航空器目視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的準備工作,編寫了培訓教材和培訓大綱,確定了課程設置和培訓考試程序,聘請了業內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孔探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教員,準備了發動機孔探檢測的常用內窺鏡設備和器材,制作了發動機孔探模擬裝置,精選了一批發動機損傷零件分別作為操作實習試件和考試試件。全部準備工作于2010年10月就緒,經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同意,于2010年12 月13日在西安舉辦了民航首屆目視檢測(孔探)2 級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培訓班。 參加培訓和資格鑒定與認證的學員來自民航20個單位共34名學員,都是在目視檢測(孔探)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相當實踐經驗的一線檢測人員。 根據培訓大綱(試用版)規定,本次培訓安排了航空器無損檢測綜合知識、目視檢測通用知識和航空器目視檢測專業知識三門課堂培訓以及實際操作訓練,共計56 個培訓學時。培訓結束后,分別進行了實際操作考試和航空器目視檢測通用知識、專業知識兩項筆試。航空器孔探人員納入無損檢測人員管理后,使得從業人員有了規范的培訓,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資格鑒定,達到標準要求的人員才能取得資格認證,獲得從業資格。 四、 不同意見探討 關于孔探人員實行資格鑒定與認證也存在一些觀點分歧,有的同志認為目視(孔探)檢測相對于其它無損檢測方法比較簡單,技術難度不高,容易掌握,無需專門培訓;也有觀點認為孔探人員納入無損檢測人員管理增加了企業的培訓費用,占用了孔探人員的工作時間,因此增加了企業負擔。但從首次培訓考試的情況看,許多學員盡管從事孔探工作時間很長,但對設備的操作卻很不規范;個別學員不能識別缺陷,甚至漏檢缺陷。聯系到實際工作中發生的問題,我們認為對孔探人員進行規范的培訓并實行資格鑒定與認證是必要的,這實際上為進入孔探崗位的從業人員設置了最低準入門檻,從源頭上把住了從業人員質量關,其產生的效益是長期的、持續的。質量與效益,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很明白,尤其是在民航系統,質量就是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民航無損檢測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航空器目視檢測今后的發展還會繼續證明這一點。 |